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下称“数据二十条”)正式发布,提出要“研究数据产权登记新方式”,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
近年来地方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有条不紊推进,在我国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深圳8个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上线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已累计向经营主体颁发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超过6000份。各试点地方的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已超过11亿元。2024年,在前面8个试点基础上,国家新增了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陕西省等9个地方共同作为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地方。
由此可见,建立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制度能够有效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使用,维护数据要素市场参与主体合法权益,助力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将以《广东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服务指引(试行)》为例,从实务角度探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的内容、流程及意义。
数据本身不受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定保护,但经过技术开发或者智力创作后所生成的内容则可能被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例如作为商业秘密的数据信息、作为数据库软件的计算机程序,以及大数据的分析方法等。
从权利标的来看,数据知识产权是对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控制权的法律保护,它包括对数据的版权、商标权、专利权和商业秘密等方面的法律保护。具体而言,数据知识产权是指基于数据资源(包括数据本身和经过技术开发或智力创作所生成的内容)而产生的知识产权。
在实践中,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可能会因地区、行业、国家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的保护、知识产权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等。
2.登记前的数据存证。
申请登记的数据集合应提前存证,即利用特定技术对数据集合进行记录和保存。经存证的数据集合可被验证和追溯,时间可信,不可篡改。
3.登记申请。
申请登记时,申请人应提交登记申请书和必要材料。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公示前,申请人可以撤回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撤回登记申请的,应提交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撤回申请。
4.形式审核。
登记机构收到登记申请后,对登记申请书和必要材料进行形式审核;经形式审核认为不符合登记申请书、必要材料要求的,登记机构尽可能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信息,申请人应在10个工作日内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
5.公示或不予登记。
(1)对于经形式审核认为符合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规定的,登记机构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数据登记申请号、申请日期、申请人、数据名称、数据来源、数据处理规则简要说明、应用场景描述等信息。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对于处于公示期的数据知识产权,任何单位或个人可以就公示内容向登记机构提出异议,并提交异议申请书、真实身份证明和确有证据的证明材料。登记机构收到异议后,中止登记程序,并在3个工作日内将异议申请书、证明材料转送申请人。申请人与异议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司法等途径解决争议。待申请人或异议人提交解决争议的有效证明后,登记机构根据有效证明材料作出核准登记或驳回登记决定。
(2)对于形式审核中发现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予登记:
a.不符合本服务指引规定的登记对象;
b.窃取他人数据处理规则的;
c.数据集合未进行脱敏处理的;
d.不符合本服务指引规定的登记主体;
e.数据集合存在尚未处理完毕的纠纷的;
f.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材料包含虚假信息的;
g.数据集合重复登记,或登记申请主动撤回后无正当理由再次提出登记申请的;
h.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6.核准登记,发放证书。
公示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的,登记机构核准登记,发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数据知识产权证书采用电子方式发放,证书载明证书编号、数据名称、登记主体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号码)、申请日期、区块链证书编号、证据指纹等信息。公告内容包括数据登记申请号、申请日期、登记日期、数据名称等信息。流程图如下:
自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公告之日起,任何单位或个人确有证据证明其登记后对数据流通、交易、使用、分配、治理等造成严重阻碍或不利影响的、违反本服务指引或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的,可以向登记机构提出撤销登记,并提交撤销申请书和证据。
3.关键词,反映数据集合实质内容的词汇,不超过5个。
4.数据所属行业分类,根据数据集合的流通使用领域确定数据所属行业分类,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门类及大类名称。
5.申请人名称,申请人是法人的,应填写单位全称,申请人是自然人的,应填写真实姓名。申请人为两个及以上单位或个人的,应填写全部单位全称或真实姓名。
6.数据来源,数据来源包括自行生产、公开收集、协议取得、其他合法来源。
7.数据处理规则简要说明,包括使用的加工工具、算法、模型以及适用的国家标准等,涉及个人信息的还应说明必要的匿名化、去标识化等脱敏规则。
8.数据当前使用状态,包括自用、已许可、已质押和其他。
9.应用场景描述,数据集合适用的条件、范围、对象,清楚地反映数据集合应用所能解决的主要问题。
10.哈希值,数据集合上传登记平台后生成的唯一、固定长度、由字母和数字构成的字符串。
11.数据格式,上传数据文件的格式。
12.数据结构说明,说明数据库表的表名、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属性、主关键字段等信息。
13.数据量,数据集合的记录条数。
14.数据更新频率,在单位时间内按照相同的数据结构、时间周期、覆盖范围、获取方式对数据进行周期性更新的次数。
3.数据结构样例数据,代表数据结构的信息,包括字段名、字段数据格式、业务描述信息。
4.申请人承诺书,申请人对数据的安全合规和提交材料的真实有效、完整准确作出承诺。
5.其他材料。如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出具的数据安全合规评估报告,申请人可以自愿提供。
- 见“浙江在线”新闻《全国唯一 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和推广试点落地浙江》,网址:https://zjnews.zjol.com.cn/yc/qmt/202311/t20231124_2646965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