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四人行之“与法有约” ——四位内地青年在香港的涉外法律实践之路
编者(陈少彬)按

在编辑拟出版的两地法律实务一书时,有见内地朋友们对来香港进修法律兴趣甚浓,便突发奇想,把认识的几个内地青年在香港发展的心路历程给大家细诉。从康亚男大律师的“实践型学者(Practical Academic)”,张蒨蒨两地执业律师的“一个人需要一生的时间去成为律师”,温芃实习律师“再选一次,我仍然会按下入读申请的‘submit’键”,到邓浩源实习律师的“谋时而动,顺势而为”,他们都是各有星辰、闪烁璀璨!此文值得推荐给一众向往深耕涉外法律的朋友们参考。

 

康亚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是康亚男,现在是一名香港大律师和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我本科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取得法学一级荣誉学士学位,硕士就读于牛津大学。我在2012年取得香港执业大律师资格,在2021年通过首批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资格考试。2022年加入广东天商律师事务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律师,任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主任。现任香港法律专业协进会副会长及香港大律师公会内地事务委员会委员,也曾任香港劳资审裁处暂委审裁官、香港城市大学及北京大学法学院客席讲师。

我在江苏长大。在我高考那年,恰逢香港城市大学第一次通过高考成绩直接招收内地高中生。抱着尝试的心态,我将香港城市大学的作为填报的第一志愿,并最终录取至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学专业(LLB)。

在本科阶段初期,我志在学术,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在本科毕业后前往英国攻读PhD,最终成为大学教师。但是,大四时选修国际投资法课程和参与FDI Moot(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Moot)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职业路径。由于在国际投资法课程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我被教练挑选进入了城大FDI Moot队伍。FDI Moot是一项专注于投资者与国家之间仲裁的模拟国际仲裁竞赛,它为全世界法学生提供了一个针对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仲裁主题收获实践经验、深入研究问题的机会。在准备FDI Moot的训练中,我发掘了自身对争议解决的热情,因而确立下成为大律师(Barrister)的目标。

一个香港法律本科的学生如果希望成为执业大律师,首先需要申请并完成一年制的法律专业证书课程(PCLL)。完成PCLL后,还需要作为实习大律师接受其他大律师共为期12个月的培训,才能正式成为大律师。一般而言,实习大律师在实习期间会根据自身兴趣向四位不同领域的大律师求学,但要在民事和刑事领域分别进行至少3个月的实习。我的兴趣主要在民事领域,因此,在十二个月的实习期间内,我除了有3个月接受了刑事领域的培训外,其余9个月则在不同民事细分领域中学习。最终,我顺利获得认许,成为执业大律师。

同时,我也没有放弃最初成为大学老师的理想。两相权衡,我找到了折中之道:实践型学者(Practical Academic)。我希望在作为大律师执业的同时,也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大三暑假在牛津大学学习的经历让我着迷于牛津浓厚的学术环境,我也因此向牛津大学提交了申请,希望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最终在实习期间取得了牛津大学法学硕士的录取通知书。从牛津大学顺利毕业后,我回到了香港正式开始作为大律师执业。

大律师的独立执业特性决定了新晋大律师将会较新晋事务律师面临更严峻的困难。新晋事务律师可以在律师事务所作为雇员,以类似内地“授薪律师”的方式执业,压力相对较小;而大律师只能以“个体户”的形式执业。但同时,大律师需要有一个办公的地点,因此需要加入一家大律师事务所,并承担办公场所的费用和行政人员的工资。执业初期的大律师缺乏经验、声誉和稳定的案源,收入不确定性较大,再加上每个月有固定支出,压力相对较大。

跟绝大部分新晋大律师一样,我在执业初期面临着较大的案源压力。但经过实践,我总结出若干种途径来开拓自己的案源,顺利渡过了大律师执业初期的难关。首先,案源可以来源于获得同事、同学、朋友的推荐。其次,可以加入资历较深的大律师在处理较为复杂的案件之时组成的大律师团队。另外,还可以拓宽自己的社交圈,积极参加各种专业、行业活动,作为讲师授课等等。

在作为讲师授课以开拓社交和案源的同时,我发现自己也可以将对学术的追求融入其中。在执业初期,我曾参与了针对公司法务和行政人员的培训工作,内容包括合同法和竞争法的教材编写和授课等。后来,我还担任母校香港城市大学的客座讲师,教授公司法。我也通过香港大律师公会的选拔,成为了北京大学国际商事仲裁、及普通法精要课程的客席讲师。这些教学经历实现了我最初成为大学老师的心愿。所谓教学相长,教材编写和备课授课,同时也精进了我个人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让我在实践型学者的道路上继续积累沉淀。

作为一名具备内地成长背景的香港大律师,我一直专注于涉及内地元素的争议解决案件,并时常在跨境交易、跨境执行、国际仲裁等领域为内地客户提供香港法律意见。2020年,国家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试点工作,允许符合条件的香港及澳门法律执业者,在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后,在大湾区九市内办理适用内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事务。这是国家送给我们港澳法律执业者的一份厚礼,我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律师的广阔前景,决心抓住这次机遇。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资格考试于2021年举办。因为疫情的缘故,考试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打乱了不少考生的安排。到最终确定时,离正式考试仅有一个月的时间。我当时在香港劳资审裁处担任暂委审裁官,工作十分繁忙,但尽量在繁重的工作间隙挤出时间用于备考,最终顺利通过考试。

此外,我担任香港法律专业协进会副会长和香港大律师公会内地事务委员会委员并积极参加上述两个专业团体举办的与内地交流的活动, 致力于促进内地和香港法律界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的法律生涯从香港城市大学启航,到牛津大学深造,再到成为香港大律师、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这不是一段轻松的旅程,却是我热爱的选择。

 

张蒨蒨——“一个人需要一生的时间去成为律师”

我是张蒨蒨律师,现在是一位香港执业律师,同时也是一位内地执业律师。

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在大学期间,我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在毕业之后完成了实习,成为一名执业律师。

本科时期,我主修的是知识产权。在当时知识产权法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则和体系吸纳了许多其他国家的经验,尤其是普通法系地区。在本科学习期间,我就对普通法产生了兴趣。而在执业的过程中,我也常常需要研读一些普通法对于知识产权法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动态。因此在执业了一段时间后,我决定去普通法系地区修读法学研究生,进一步地学习了解。在比较了英国、澳洲、美国和香港的学校以及课程后,最终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普通法法学硕士课程(LLM in Common Law)。

在读研期间,我学习了合同法(Contract Law),侵权法(Tort Law),刑法(Criminal Law),证据法(Evidence Law)和商业法(Commercial Law)等普通法课程。这些普通法的核心课程让我对于普通法的法律体系和原则有了更深刻地认识。阅读不同时期的案例,既可以看到某一个法律问题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到法律思维随着社会文化转变和进步而产生的改变。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

在研究生毕业之后,我进入了一家香港本地上市公司的法务部工作,当时我的部门同事都是香港律师。在工作的过程中,我见识到香港律师的职业习惯和执业素养。但与此同时,我发现虽然我学习了一些普通法的课程,但在实际工作中我的知识并不足够。因此,我萌发了继续进修的念头。

通过一位朋友的介绍,我了解到除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的LLB和JD项目之外,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HKU SPACE)的法律课程开办已67年。其中一个是与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MMU)的合办课程“英国及香港法律学士程度文凭(专业共同试)(Graduate Diploma in English and Hong Kong Law (Common Professional Examination)”(简称:CPE)。完成之后,再申请一个为期一年的法学学士衔接课程,完成之后就可以获得英国MMU的法学学士(荣誉)学位(LLB(Hon))。这个学位不单获香港和英国两地认可,更可以豁免转制考试(Conversion Examinations),直接报读香港法学专业证书(PCLL),开启在香港成为执业律师的道路。

CPE课程为期2年,可以兼职学习,CPE课程会有来自英国MMU的讲师教学,更有来自香港大学法律学院的老师教授,因此有机会接触更多英国香港两地不同案例,让自己视野更广阔、思考更全面。CPE课程更具有弹性,方便在职人士进修,毕业后也可以在香港和英国两地获得认可。而和JD相比,这个项目3年总计的学费仅为JD的1/3。综合考虑之后,我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就读CPE以及之后的LLB课程。

三年学习的过程当然是辛苦的。每年读5门法律课程,考试在为期2周的考试周中统一进行,采用的是全英文的闭卷模式,三年共读15门法律课程。由于是兼读制,大部分的同学也都是工作人士。大家都是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周一至周五至少有3天的课,每一次课时3个小时,周末至少有一天也要上课,学业的压力并不比全职的学生少。遗憾的是,在此期间,有些同学因为无法同时兼顾工作与学习而退出,也有些同学因为总体平均成绩没有达到申请PCLL的门槛而止步。

香港只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开设PCLL课程,每年的学位有限,竞争颇为激烈。我继续进修的初衷只是希望自己多学一点,对于是否能够成为一名香港律师并无太大的奢望。幸运的是读完三年的课程后,我获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成功申请到香港大学的PCLL兼读(part-time)课程。在完成了PCLL的课程后,我分别在两家本地律师行完成了2年的实习期,正式成为一名香港律师。

从我开始读CPE到正式成为一名香港律师,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我共花了7年的时间(包括2年CPE课程,1年LLB衔接课程,2年PCLL兼读课程,2年实习律师)。这是一条很长的路,但我却觉得很值得。我不停地在工作中查缺补漏,又把学习的新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虽然辛苦,却形成一个正循环。

有一句话这么说“一个人需要一生的时间去成为律师”。的确,在我看来,成为一个执业律师只是起点,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更新,才可以让职业生涯走得更长、更远、更稳健。

 

温芃——“度过苦难,以达星辰(per ardua ad astra)”

2024年3月某个上午九点半,在一个旁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周二上午,我穿着法庭要求的黑色正装、拎着案卷走出高等法院的法庭房间。刚刚,作为第一年实习律师,我完成了第一次简短的法庭内庭聆讯。如果时间拨到三年前,当时的我可能很难想象,作为在内地土生土长的浙江姑娘,三年之后自己可以作为实习律师站在香港法官面前。但人生是奇妙的冒险,选择到香港学习法律则是这段精彩旅途的起点。

在来香港之前的本科期间,我在浙江大学学习外语。其间,我也同时辅修了浙江大学法学专业的课程,对法学的兴趣也从这时开始生根发芽。在毕业工作之后,我逐渐认识到,对于所有的文科专业来说,法律专业的知识壁垒和专业性都较高,也逐渐开始向往成为一个能够运用自身知识帮助他人的专业人士,由此萌生了再修读一个法学学位的想法。

最开始,我的想法是到香港修读一个法学硕士学位 (Master of Laws, LLM)。因为一般LLM学位只需要一年的时间,而且香港离家近,又同时具有中西方融合的优势。大部分法学专业的同学来香港深造的首选都是LLM项目。然而,在准备申请的过程中,我从学长学姐处了解到了法律博士 (Juris Doctor, JD)这一学位。两者的区别在于JD学位可用于申请就读法学专业证书 (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Laws, PCLL),而PCLL又是在香港成为执业律师必不可少的一步。但相应地,JD学位所需时间为2-3年,课程安排较为繁重紧凑,且具有较大的成绩压力。

当时,我对之后的职业规划是在LLM毕业之后回到内地,准备并通过内地法考,再按部就班地找到律所进行实习,最后成为一名具有一定涉外知识的内地执业律师。然而,此时成为香港执业律师的可能性猛然之间打动了我。在此之前,我从未细想过在内地之外的法域执业的可能性,而此时,到香港做执业律师的选项仿佛一扇向我微微开启的门,透出五光十色但又充满未知的光,似乎门的背后有另一方奇妙天地等我开启。我选择走上前去,推开这扇门。

很快,非常顺利地,我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的JD录取通知。相比于LLM专业,JD专业的内地背景的同学所占的比例小很多。在总数大约是150人的JD专业中,内地背景的同学可能仅有20-30人。不过可能也是正因如此,我们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而在占绝大多数的本地同学中,也不乏大量从英美名校和本地名校毕业的优秀同学。与这样的同学一同上课,在入学之初,看见他们在课上与教授对答如流、侃侃而谈,我确实感到了一些压力。

压力不仅来自周围优秀的同学,更来自学业本身。与大陆法系法学院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普通法,不仅需要阅读大量的案例,学习其中的法律原则,还要对其进行深刻地理解,达到能将法律原则应用到现实发生的案情中的水平。在开始学习普通法之初,浩如烟海的判例、法官严谨而又繁复的说理、怎么也整理不完的笔记以及每一场关系到未来的紧张考试都让我感到焦虑。

不过,有压力就有动力。许多就读JD的同学都有组成学习小组共同督促进步的习惯,我也不例外。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我们一同讨论课后未解的疑问,一同完成并讨论老师留下的习题。在考试临近时,我们一起解答并讨论往年试题,并且互相加油打气。在小伙伴们的陪伴下,JD的学习生活在紧张的同时也似乎有了许多亮色。

在JD毕业后,我顺利入读了PCLL课程。PCLL阶段只有一年,但是这也许是在学校的最后一年。与JD阶段的学习不同,PCLL阶段,授课的重点明显更偏向实践。如果说JD阶段教的是法律知识,PCLL阶段教的就是将这些知识在现实中实践落地。在课堂讲授中,“客户”一词出现的频率明显提高。我们学习如何为客户申请保释、如何撰写各种诉讼状书、如何修改各种合同甚至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

在结束了PCLL阶段学习之后,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实习期。每个实习律师都会得到香港律师会颁发的实习律师证。几乎每个法学院的同学在拿到之后都会拍照并且发到各种社交网站留念,作为自己法律求学之路上的一个纪念。对我而言,这一张小小硬硬的卡片不仅是对我过去三年的努力学习的肯定,也是我法律职业生涯的起点。它像另一扇微微开启的门,通往下一阶段更精彩的旅途和挑战。

经常有一些学弟学妹问我是否值得来香港学习法律,我都会尽量客观真实地告诉他们其中的利弊,因为无数个熬夜整理笔记的深夜是真的,得到理想的分数时的喜悦也是真的。如果要总结一个判断是否值得选择来香港学习法律的标准,我觉得可能是要看一个人对于法律是否心怀热忱。在法学院,以及后来的工作之中,我见过许许多多一旦开始谈论法律,眼睛里就会有光的人,他们有的是我在法学院一同学习的同学和老师,有的是教会我许多实践经验的资深律师和同事。正是这种对法律的热忱,让他们持续不断地有足够的内驱力,在学习和工作上精益求精。

之前有朋友问我:“既然学习法律这么辛苦,而且对于法律这种与当地社会连接紧密的学科,内地背景的学生要成功实现就业也要付出更多努力,再让你选一次,你会怎么做?”

我想如果时间回到三年前的那个午后,我仍然会按下提交JD入读申请的 “submit”键,因为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想错过这一次精彩的冒险。确实,作为文化背景略有不同的内地学生,要融入香港的社会环境以及工作环境确实要付出比本地学生更多的努力。但在这过程中,我也收获到一些给予了我很多热心帮助的良师益友,让我在他乡也感受到许多善意和温情,这也是我人生体验珍贵的一部分。

如今,实习律师的工作也充满了有趣的挑战,有时候也会有忙到饭都来不及吃的时候。但是这带给了我一种内啡肽的快乐,并且常常期待第二天又有什么新的任务在等着我。这是我法律职业之路的起点,还需要许多的努力和学习才能走得更长更远。正如一句拉丁谚语所说:per ardua ad astra,意为“度过苦难,以达星辰”。希望我以及许许多多与我同行的小伙伴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过法律之路,到达我们各自的“星辰”。

 

邓浩源——“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

我是邓浩源,现在是大湾区一家联营律师事务所的实习律师。在成为实习律师前,我先后取得了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学士学位和香港城市大学的法学硕士学位。

我在高考后填写志愿之时,就已经确立下成为律师的职业规划。在这个目标下,我选择了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

跟绝大多数同学一样,我在临近本科毕业时面临着直接就业还是继续升学的选择。基于成为律师的职业规划,我希望为自己律师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能量。通过与众多律师前辈交流和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我体会到,如今的律师业务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对律师自身法学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能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可以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对将来的执业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内地越来越多律所招聘实习律师都要求有硕士学位。尽管这不代表着本科学位不能成为实习律师,但具备硕士学位的候选人显然会在内地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因此,我决定继续读研。

作出了继续读研的决定后,下一个问题接踵而来:在哪里读研会为自己的律师执业赋予更大的能量?自国家于2019年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不断加强,市场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香港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对法律行业也有特别的意义。香港是中国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辖区,也是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中心,拥有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和优质的法律服务资源。此外,香港三所设有法学院的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世界知名,学校排名和法学专业排名均位列QS前100,法学教育水平高。一个已具备内地大陆法系学科基础的学生,如果能有机会继续接受香港普通法系的法学教育,无疑是有益于其职业发展的。因此,我选择了香港作为法学学习的下一个目的地。

选择了香港后,接下来的选择是修读LLM项目还是JD项目。香港三所设有法学院的大学,均有开设接受本科生申请的LLM项目和JD项目。LLM和JD毕业生均能根据“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申请IANG签注以获得在香港居留、工作的许可。LLM,中文即法学硕士,学制为1年。LLM项目旨在让学生基于其兴趣深入学习一个或若干法学领域的知识。JD,中文即法律博士(属于硕士学位),学制为2-3年。JD项目旨在为非普通法学士学位持有人提供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此外,取得JD学位的毕业生,有机会申请修读PCLL项目。

我知道,取得香港律师资格固然能为自己的执业生涯产生显著的收益,但是,如希望正式取得香港律师资格,需要投入至少5年的时间,(包括修读2年JD课程、1年PCLL课程,做2年实习事务律师)其中修读课程的三年还需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而自己已经通过内地法考、持有国家统一法律执业证书,首先取得内地律师资格将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内地和香港通关后,跨境交通的障碍不再,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让跨境跨城通勤成为现实选择。大湾区的内地执业律师可以依需要随时前往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首先取得内地律师资格、修读LLM项目更适合自己。

在LLM毕业后,我有幸进入大湾区一家联营律师事务所,成为一名实习律师。《纲要》印发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试点深入推进,现有的联营律师事务所中超过半数亦是在《纲要》印发后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试点的开展吸引了几百位港澳律师来到内地执业,新设的联营律师事务所也吸引了众多香港居民律师、香港派驻律师。

联营所在培养我成为内地执业律师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向香港律师学习、积累处理涉港业务经验的机会。当前,我的工作内容既包括内地民商事诉讼、非诉业务,也包括大量的涉港业务。在一个城市可以同时接触两个法域的法律实务工作,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的优势。

理想状态下,我在作为内地律师执业五年后,可以参加香港律师会组织的海外律师资格考试(OLQE: Overseas Lawyer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以下简称“OLQE”),通过考试后即可申请成为香港海外律师,取得香港律师资格、作为事务律师执业。OLQE考试有5个笔试科目,分别是物业转易(Conveyancing)、民事和刑事程序(Civil and Criminal Procedure)、商业和公司法(Commercial and Company Law)、会计账目和律师专业守则(Accounts and Professional Conduct)和香港宪法性法律(Hong Kong Constitutional Law)。如不是在普通法法域执业的律师,还需要参加普通法原则(Principles of Common Law)的口试科目。

然而,对于仅修读过LLM,未修读过LLB或者JD课程的我而言,我未在学校系统学习过普通法,只能在业余时间自行学习相关的内容。香港律师会在其官网上提到,OLQE考试的难度相当于“一个持有法律学位,通过法学专业证书课程并完成两年实习期的新取得律师资格的香港律师应有的水平”。如果希望以在业余时间自学的方式达到足以通过考试的水平,需要我付出不菲的时间、精力。不过相比于修读JD和PCLL所需承担的风险(并非所有JD毕业生均能获PCLL录取)和所需支付的学费,我认为通过OLQE的途径取得香港律师资格是一种成本和风险更低的方式。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联营所执业较多处理涉港业务的机会,其中积累的香港法律实务经验也有助于OLQE考试的备考。OLQE考试虽有难度,但通过并非遥不可及。总体而言,我认为通过OLQE考试取得香港律师资格的方式更适合自己。

古人说,“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 我相信,把握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在首先取得内地律师资格的基础上不断为取得香港律师资格而积累,能为自己将来的律师执业生涯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